高考网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山东省高考地理练习(1):人口迁移

  •  1.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 (  )

    A.交通易达性 B.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

    C.经济区域专业化 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答案 D

    解析 华北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当时当地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体现出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下列形式中的(  )

    答案 A

    解析 华北迁移人口主要以中青年男劳动力为主,因此东北地区人口金字塔中青年男劳动力比重较高,A图符合题意。

    读图,回答3~4题。

    3.时期一、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B.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C.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答案 B

    解析 时期一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是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富裕的生活,是经济因素的影响。

    4.我国东南沿海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A.工人工资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

    B.当地企业用工条件苛刻

    C.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低,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后的技术需求

    D.新生代流动人口对工作要求高

    答案 C

    解析 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的需求。

    [考法综述] 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影响因素是该考点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一般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农村迁往城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其考查方式或运用统计图或运用区域地图来考查人口移动特点。

    命题法1 人口迁移的方向

    典例1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 (1)本题组考查人口迁移问题,难度中等偏上。我国人口迁移空间方向总体由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据图判定,图中①、④和东部沿海的京、津等省相似,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人口迁移以迁入为主,在备选项中,与粤、沪吻合。②、③和中西部川、湘等省相似,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在备选项中与豫、黔吻合,故选项为A。(2)受迁移阻力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多是“就近”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迁移,则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唐地区,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主要流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故答案选D。

    [答案] (1)A (2)D

    【解题法】 常见人口迁移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曲线或折线的起伏变化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判读人口迁移统计图时,一般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搞清楚图中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所占比重,说明迁入和迁出随时间而变化。另外要注意从材料或图名中获取信息,名称中可能隐含有重要信息。

    第二步,看线。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从而领会曲线如何变化,其变化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再综合分析各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图中,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曲线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三步,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外,这些特殊点通常会与人口数据计算联系在一起,考查计算能力,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纵、横坐标作垂线。如图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见图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

    命题法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典例2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1)由题干材料可知,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房和荒地现象,该现象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主要是由城市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于农村造成的。城市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自然环境不如乡村好;农村面积大,人均居住面积一般较城市大;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城市高一些。(2)由上题解析可知农村空心化是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造成的。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造成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和农业发展水平下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会造成农村住宅用地和耕地等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答案] (1)C (2)A

    【解题法】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要注意以下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和动力也不一样。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看出接收甲地迁出人口的前五名城市中,位于南方地区的占多数,故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故A选项错误;我国有4个直辖市,结合材料和图可推知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省级行政中心应比直辖市高,故B选项错误;接收甲地迁出人口的前五名城市中位于珠三角的占两个,而迁往四川盆地的较少,故C选项正确;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迁往沿海城市的人口比例高,故D选项错误。

    2.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浙江

    C.广东 D.四川

    答案 D

    解析 图中数据显示该省常住人口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四川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外迁较多;海南、广东和浙江都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入人口较多,常住人口数量应该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纵坐标数据也可判断该省为四川省。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答案 A

    解析 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答案 C

    解析 迁出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迁出人口比重,四川与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相当,但四川人口(8 529万,2009年数据)远多于贵州(3 787万,2009年数据),故A错;同理迁入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迁入人口比重,虽然上海迁入人口比重远大于广东,但广东人口(7 223万,2009年数据)远多于上海(1 342万,2009年数据),故B错;人口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比重-迁出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据图浙江机械增长率远大于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无从比较,但差异应该不大,故C正确,安徽与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材料中无从判断,但天津经济相对较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故D错。

    6.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B

    解析 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2005~2010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同时人口大量迁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2015年春节前夕,广东约有60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此现象被称为“千里铁骑”。某摩托车公司在广东及周边地区返乡人数较多的干道上设立了23个休息服务站,如图所示。据专家预测,节后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据此完成7~8题。

    7.“千里铁骑”主要流向的目的地集中分布在(  )

    A.鄂、桂、赣 B.鄂、湘、皖

    C.桂、湘、赣 D.鄂、皖、桂

    答案 C

    解析 湖北、安徽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远,因而“千里铁骑”大军人数较少,从图中的休息服务站的多少也可看出主要应为桂、湘、赣。

    8.专家预测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的主要依据有(  )

    ①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广东的生活成本提高 ③国家的产业西进政策 ④交通不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千里铁骑”返乡可知,交通不再是影响农民工到广东打工的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净迁出人数=增长人数,据此并结合图表,可分别计算四个地区的人口净迁出人数,结果①地区最多。

    10.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 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 D.劳动力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四个地区总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

    11.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答案 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

    解析  根据材料一可知,楚河中游地区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当地有数万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带来的秦腔文化世代相传。

    12.[2014·重庆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1)读图,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1)A:资源;B:知识(技术)

    (2)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解析 (1)考查不同工业类型的主导因素,比较常见。能源化工的主导因素是资源,而高科技产业的主导因素是科学技术或者知识。(2)问题明确要求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来分析,数量的增加有利于规模的扩大,而高素质的人才的加入则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表。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材料二 下表为1990~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表。

    (1)简述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1990~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中,影响减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简要分析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从表中可知,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这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有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错答]

    [错因分析] 该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不能结合表格材料进行分析,从而造成答非所问。

    [答案] (1)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河南省为正值,原因是北京市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省,原因是北京市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

    (2)新增岗位 迁移距离 基础设施 随着交通的发展,迁移距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基础设施是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但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

    (3)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的人口多集中在城市的某一区域,形成以某地区的人为主的聚居区,如“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

    [解析] (1)从材料一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和河南省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总增长率方面的差异,其差异与两省(市)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有关。(2)从材料二表中可以看出新增岗位、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人口迁移一般有“邻近优先”的特点,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迁移距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也在减弱。(3)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在增强,说明乡土(同乡)和血缘关系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同乡或有血缘关系的人口往往集中在城市的某个区域。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