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二章

  •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 )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梅奥)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4、E.R.G理论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个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员发展需要)。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海德)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出的(成就动机归因)。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控制源,二是(稳定性)。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方式出来,常用的方法有(矩阵表示法)、图示法和(数学公式法)三种。
    三、判断题

      1、霍桑实验发现,组织中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

      2、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可以采取的最好的人际沟通模式是圆式交往模式。(√)

      3、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书面交际的效果最好。(×)

      4、人类最小稳定的群体是两个人。(√)

      5、霍桑实验证明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而言,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比客观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6、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作用。(√)

      7、符号相互作用论也叫象征性交往理论。(√)

      8、自我呈现也称为印象管理。(√)

      9、海德认为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

      10、群体人际关系层次理论和人际关系测量法的参照测量法都是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

      1.人际反应特质:心理学家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

      2.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的一组理论。它侧重于对人的活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人们通过这种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些环境而出现的行动,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人际关系的目的。

      3.通俗心理学:是海德提出来的,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由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就叫作通俗心理学。

      4、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的好感、反感、冷漠等情感关系。
    五、简答题

      1、简述莱维特的人际关系沟通网络模式

      莱维特为了探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了实验研究,他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

      (1)圆形传递。这个模式没有核心,信息传递过程成员间处于平等距离。

      (2)轮式传递。这种沟通模式是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

      (3)链式传递。在这个模式中信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递。

      (4)Y式传递。这个沟通模式的特点是先进行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应采取轮式传递的并往模式。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应采用圆式交往模式。

      2、简述非正式群体的人际交往模式

      戴维斯对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发现在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四仲交往模式。

      (1)单线型。单线型的传递方式是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播给最终的接受者。

      (2)集中型。集中型的传播方式是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这是一种藤式的沟通传递。

      (3)偶然型。偶然型的传播方式是按偶然的机会来传播信息,有些人未接受到信息,与个体的交际面有关。

      (4)流言型。流言型的传播方式是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

      3、简述人际关系的结构

      一般来说,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1)生活型。以共同生活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

      (2)劳动型。以共同工作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 (3)休息型。以共同休息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

      (4)学习型。以共同学习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5)活动型。以共同活动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

      4、简述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为象征性交往理论,是心理学家米德创立的。符号相互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具体地说,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

      (1)它把个体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强调在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

      (2)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3)提出了一个人际交往的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并由此提出其象征性交往的模式图。

      5、如何理解修茨的人际特质理论?

      修茨的人际特质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具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与别人建立心理相容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内在动力。人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构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人际关系。这三类需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如下:

      (1)包容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希望和他人交往、交际,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愿望。如果包容需要强烈,则行为主动、积极,喜欢与别人交往。

      (2)控制的需求。这种需要表现为在权力上有要求控制别人的愿望。如果只有控制需求,没有感情需求和包容需求,就必然争权夺利、使人厌恶,从而造成成人际关系紧张。

      (3)感情的需求。这种需要表现为在爱情和友谊上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如果包容和感情需求强烈,就会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尊重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6、简述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这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程度,及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中人们通过选择合适的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其理论要点如下:

      (1)这种理论认为,当人们内心有某种需要时,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明确途径,实现这个需要目标的可能性时,其积极性最高,往往表现出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

      (2)激励水平取决于行为的期望与行为的效价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激励水平=期望值×效价

      (3)这个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的因素除期望值与效价外,还有关联性(指工作绩效和所得报酬之间的关系)、报酬、能力和个人选择的特定行为方式等因素。

      7、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它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亚当斯把人的社会活动看作是以自己的潜能同社会交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个人期待公平结果为前提。期待公平是个人内部愿望,他人的情况常是个人确定公平标准的依据之一。当个体发现自己付出多获得少,或者获得多付出少时,就会体验到心理上的紧张感,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某种程度的改变。亚当斯认为,当一个人觉察出他工作的努力与由此作工作而得到的报酬之比,同其他人的投入与结果之比相等时,就显得公平,否则就不公平。

      六、论述题

      1、试论霍桑实验的结论,并对其做一简要评论

      梅奥和其学生所做的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说霍桑实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明显。(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这些规范是在人际关系中自发形成的。(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霍桑实验的缺陷在于其对实验的假设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而且实验过程中有政治和阶级偏见。但是霍桑实验有其积极意义,霍桑实验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人的研究工作有启发和帮助。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活动的积极性研究,可以说是这一研究的奠基石。从客观效果上看,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也确实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所裨益。

      2、试述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

      社会交换论是与霍曼斯的研究工作有关,其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原则、经济学原则和对策论思想。特点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待业。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交往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直接的、随机发生的交换活动。

      (2)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有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

      (3)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验。

      评价: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把人们之间的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这是缺陷。另一方面,这个理论概念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交往中的平衡关系,这些观点对后来的人际关系研究是有启发的。

      3、述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而某一时期内最重要的需要的强烈程度,取决于这种需要的需要层次序中的位置,以及低于这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需要的激励处于一种动态水平中,它依次逐渐发展变化。当前最迫切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

      (3)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如有颠倒或超越的情况,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人的个体和教育在发挥作用。

      (4)每个人都有具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在需要层次论中,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低层次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高层次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高级需要的实现与个人形成有关联,这与传统心理中人兽不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是难能可贵的。同时,马斯洛把需要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而提出了逐步实现的观点,这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仅仅指出了需要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而忽视了层次之间的斗争,没有指出人的需要的实质和社会性;他的研究对象是经过选择的特殊人物,这就使结论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是先天潜能,对社会生活条件重视不够。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实现,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不能把这个层次理论看成是一个绝对的模式。
    二、选择题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 B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 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 D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 C )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8、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 A )

      A、驯顺型 B、进取型 C、分离型 D、包容型

      9、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 B )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0、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是( C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社会测量法 D、参照测量法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