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十章

  •   一、填空题

      1、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的旁观者效应、(情景的模糊性)及(榜样人物的作用)。

      2、利他行为 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学习和模仿理论)。

      3、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经常表现为(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力)、(类似性)、(责任)。

      4、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例如,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单就社会规范来说,就有(社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平等规范)等会促进人们去帮助他人。

      5、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到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足,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奖赏)。

      6、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称为(执行助人行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代价)所影响。

      7、利他行为不只是发生在(紧急事态)时,也表现在长期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中。

      8、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受先天决定是(本能)的表现,同时还指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保存基因)。

      9、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中在解释基因判断的观点认为,个体是依据(熟悉性)和(邻近性)来推论基因的类似性。

      10、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社会责任规范 )和( 回报规范)两种。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A )

      A、责任心 B、吸引力 C、类似性 D、依赖性

      2、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B )导致。

      A、依赖性 B、亲密关系 C、类似性 D、责任

      3、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这是助人者的( D)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同情心 B、激情 C、责任心 D、心境

      4、利他行为是指( D)

      A、 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的、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5、以下哪种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B)

      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C、自愿性 D、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

      6、一个喝醉酒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旁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中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

      A、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D、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7、“知恩图报”、“善有善报”是(B )表现。

      A、社会价值观 B、回报规范 C、社会责任规范 D、伦理道德

      8、利他行为具有( B)的特点。

      A、排他性 B、自我牺牲性 C、目的性 D、复杂性

      9、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分为( C )个步骤。

      A、三 B、四 C、五 D、六

      10、紧急事态发生时,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的现象我们称为( D)

      A、情景的模糊性 B、情景效应 C、榜样的作用 D、旁观者效应
    11、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理论是由( B)提出来的。

      A、马斯洛 B、拉塔内(B.Latane)和达利(J.M.Darley)

      C、谢利夫(M.Sherif) D、班杜拉(A.Bandura)

      12、以下哪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A )。

      A、紧张性 B、依赖性 C、相似性 D、吸引力

      13、利他行为的实质是( B)

      A、个体的同情心 B、一种对处在需要帮助境地的人的一种反应

      C、一种对他人的本能反应 D、个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14、在利他行为发生中人们首先喜欢帮助( C )的人。

      A、性格软弱 B、距离近 C、熟悉 D、异性

      15、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谢利夫(M.Sherif) B、威尔逊(E.O.Wilson)

      C、达利(J.M.Darley) D、班杜拉(A.Bandura)

      16、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认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 C)

      A、生存需要 B、发挥个体的创造性 C、保存基因 D、个体间的交流

      17、个体本能行为的出现主要决定于( A)

      A、遗传 B、学习 C、模仿 D、暗示

      18、在没有外来奖赏的情况下,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仍然会主动地对他人进行帮助,这种现象是受到( B )的影响。

      A、回报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社会强化作用 D、自我监督机制

      19、依照社会规范理论,哪些人可以不必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D )。

      A、具有社会特权的人 B、具备丰富社会财富的人

      C、不享有社会自由的人 D、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人

      20、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 C )的场合。

      A、奖励低且代价低 B、奖励低且代价高 C、奖励高且代价低 D、奖励高且代价高

      21、“榜样作用”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是由于人们的(B )行为在发挥作用。

      A、社会责任 B、模仿 C、本能性 D、积极强化

      22、模仿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家( A )提出的。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23、社会责任规范对个体的影响是( D ),是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

      A、深入浅出 B、立竿见影 C、循序渐进 D、潜移默化
    三、判断题

      1、迫于舆论而捐款,这种行为是利他行为。( ×)

      2、他人在场,往往会促进个体的利他行为。( ×)

      3、在利他行为过程中,求助者的依赖性是不稳定的。 (× )

      4、利他行为是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

      5、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交换规范和平等规范。( ×)

      6、许多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女性不像男性那样爱帮助别人,尽管女性常常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

      7、社会责任规范是内化了的行为规范,它不需要外在的奖励。( √)

      8、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

      9、个体在发生利他行为之后的自我奖赏的感受不是必然要产生的。( ×)

      10、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受情景和旁观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11、利他行为只是发生在紧急事态时才会表现出来的。(× )

      12、增加情景模糊性因素不会抑制旁观者采取有效的利他行为。( ×)

      13、只有榜样人物实际存在时才会对他人的利他行为发生影响。(×)

      14、榜样人物不会对紧急事态下的救助行为发挥作用。( ×)

      15、接受者的依赖性会影响个体利他行为发生的概率。(√ )

      16、求助者在场是唤起利他行为的必要条件。( ×)

      17、社会规范理论认为,所有人都要受到回报规范的约束。( ×)

      18、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

      19、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

      20、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

      四、名词解释

      1.旁观者效应是指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个体单独时以及有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2.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3.回报规范也称互惠规范,是指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4.责任扩散:给对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当有许多人同时在场的时候,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

      5.社会责任规范是指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6.自我奖赏是指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到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足的现象。
    五、简答题

      1、利他行为的决策过程分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旁观者作出任何反应之前,首先必须知觉到问题有存在并且注意到紧急事态的发生。

      第二步:正确地解释情景。对注意到的情景要判断它是否是紧急事态,就是旁观者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情景。

      第三步: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旁观者对自己是否有行动的责任作出决定。

      第四步: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这个环节受到个人训练和经验的影响很大,有时恰当的榜样人物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步:执行助人行为。 这个步骤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代价所影响。

      2、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哪些?

      (1)旁观众者效应 (2)情景的模糊性 (3)榜样人物的作用 (4)求助人物的特点

      3、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有哪些?

      (1)助人者的心境 (2)同情和内疚 (3)个性

      4、怎样理解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利他行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第二,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它不是在外界压力下作出的。

      第三,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 第四,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5、哪些因素会阻碍个体不去及时帮助他人呢?

      (1)责任扩散,给对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当有许多人在场的时候,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 (2)害怕社会举止失措,担心因举止失措而受到别人的嘲笑。

      六、论述题

      1、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中,求助者经常表现出哪些特点?

      (1)依赖性。利他行为的实质是一种对于处在需要帮助境地的人的一种反应,但是接受帮助的人的依赖性会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频率。依赖可以是一种稳定的特点 。

      (2)亲密关系和吸引力。亲密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和帮助的义务。人们往往赞颂帮助自己熟悉的人,同时,求助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获得帮助的概率。

      (3)类似性。人们往往帮助那些自己相似的人。

      (4)责任。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重要因素。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他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主要原因之一。

      2、综合阐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1)生物学理论。威尔逊(E.O.Wilson)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利他行为,指出利他行为是先天决定的,是本能,即遗传获得的,而不必通过学习获得.进一步的解释是为了保存基因,两个个体之间基因的相似性越大,则当其中一个个体需要帮助时,另一个个体就越可能从事利他行为。

      (2)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人们按照社会规范来行动的结果。主要包括:

      A社会责任规范。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责任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即使没有外来的奖赏,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主动地进行帮助。

      B回报规范(互惠规范)。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少数人可以不受助人的回报规范所约束,这些人就是高度依赖性的人。

      (3)学习和模仿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受到了强化。利他行为在先前受到过奖励,那么,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当利他行为在先前没有受到奖励或受到了惩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大可能发生。

      A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B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C奖励和代价。每个人对伴随着助人或不去助人的消极和积极特征会作出权衡。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奖励高而代价低的场合。

      D模仿。班杜拉提出的模仿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模仿而学会。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