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福建高考生物押题练习(一)

  •  选择题

    1.科学研究发现,一种名叫TGF­β的胞外蛋白能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研制药物用于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和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

    解析:选B 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由题意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若TGF­β不能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

    2.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两种

    解析:选B 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由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

    3.六倍体的普通小麦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小麦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锈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B.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C.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最多时含有42条染色体

    D.紫外线诱发的突变,决定小麦向抗病的方向进化

    解析:选C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抗病植株都是单倍体,高度不育;由于不抗病的植株被淘汰,所以不抗病基因的频率逐渐降低,抗病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所以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升高;由题意可知,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植株X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共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共含有42条染色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4.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图①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G+C数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图②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①,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据图②,若b1链的(A+T+C)/b2链的(T+A+G)>1,则b2为RNA链

    C.转录时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D.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G+C数量一定相同

    解析:选D 由图①可知,DNA分子的Tm值与C+G含量呈正相关;图②转录过程图解,b1链的(A+T+C)/b2链的(T+A+G)>1,则b2链不含T,为RNA链;转录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它们所含G+C比例相同,但C+G的数量不一定相同。

    5.植物叶片的脱落与激素调节有关,其中叶柄离层的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含量与叶片脱落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是在幼叶中合成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扩散

    B.叶片接近脱落时,脱落酸可能促进离层细胞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叶片的脱落与否取决于远基端和近基端生长素的相对浓度

    D.叶片脱落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解析:选A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脱落酸处理能够使植物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升高;在离层远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抑制叶片脱落,在离层近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促进叶片脱落;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组成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解析:选D 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组成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口的变化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只有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才能保持稳定。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乙烯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Na2S具有强还原性 C 用氧化铁制作红色涂料 氧化铁能与酸反应 D 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明矾溶液中Al3+能与铜锈反应 解析:选A 乙烯是一种植物催熟剂,利用高锰酸钾能将乙烯氧化的性质,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来吸收乙烯保鲜水果,A项正确;利用S2-能与Cu2+和Hg2+形成难溶物CuS和HgS来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与Na2S的还原性无关,B项错误;用氧化铁制作红色涂料是利用其呈红色的性质,与其是否能与酸反应无关,C项错误;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因为明矾溶液中的Al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从而除去铜镜表面的铜锈,D项错误。
    8.对三联苯()是一种有机合成的中间体。下列关于对三联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三联苯属于苯的同系物

    B.对三联苯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6种

    D.对三联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选B 对三联苯中含有3个苯环,其结构与苯不相似,不属于苯的同系物,A项错误;因为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若将苯环围绕连接苯环的碳碳键转动,则有部分原子会不在同一平面,但是无论怎样转动,至少共平面的原子数为11+1+1+1+2=16个,B正确;对三联苯的结构对称,共有4种位置的H元素,则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C错误;对三联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L 0.1 mol·L-1 NaF溶液中含有0.1NA个F-

    B.32 g硫跟足量金属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48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氧原子

    D.1 mol H2O中含有2NA个共价键

    解析:选A 1 L 0.1 mol·L-1 NaF溶液中F-由于发生水解,其数目小于0.1NA,A项错误;根据2Cu+S△,Cu2S可知,32 g硫跟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B项正确;48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NA=3NA,C项正确;1个H2O中含有2个H—O键,故1 mol H2O中含有2NA个共价键,D项正确。

    10.近几年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可控电池——锂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H2↑+2OH-

    B.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

    C.标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正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

    D.该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还可得到清洁的氢气

    解析:选C 根据图示信息知道,碳电极为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H2O+2e-===H2↑+2OH-,A正确;由于金属Li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但是和有机电解质不反应,所以有机电解质和水溶液不可以互换区域,B正确;由总反应式2Li+2H2O===2LiOH+H2↑,可得,当正极在标况下产生22.4 L的氢气时,负极消耗锂的质量为14 g,C错误;该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装置不仅可提供电能,并且反应产物是氢气,能提供能源,D正确。

    11.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H2SO4溶液中=1.0×10-8,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 mol·L-1

    B.将0.02 mol·L-1HCl溶液与0.02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约为12

    C.将一定体积稀盐酸与稀氨水混合,当溶质为NH3·H2O和NH4Cl时,溶液的pH≥7

    D.向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1稀盐酸,溶液中c(HCO)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C H2SO4溶液中=1.0×10-8 mol·L-1,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1.0×10-14可知溶液中c(H+)=1.0×10-3 mol·L-1,H2SO4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1 mol·L-1,A项正确;将0.02 mol·L-1HCl溶液与0.02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OH-)≈=0.01 mol·L-1,溶液的pH≈12,B项正确;将一定体积稀盐酸与稀氨水混合,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H4Cl,此时由于NH水解,溶液呈酸性,若再滴加极少量的氨水,溶液中的溶质为NH3·H2O和NH4Cl,但此时溶液仍呈酸性,C项错误;向0.1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1稀盐酸,首先发生反应CO+H+===HCO,当CO耗尽后发生反应HCO+H+===H2O+CO2↑,故溶液中c(HCO)先增大后减小,D项正确。

    12.a、b、c、d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3、6。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c和d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a>b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d>b

    C.元素b、d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6

    D.c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解析:选C 依题意可推知a、b、c、d分别是Li、C、Al、S。原子半径:Li>C,A项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2SO4>H2CO3,B项正确;元素b、d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C项错误;铝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D项正确。

    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B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2SO4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C 将Mg、Al与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 Mg电极溶解 Mg比Al金属活动性强 D 向稀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稀HNO3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3+ 解析:选A 先用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排除CO、SO、Ag+等离子,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A项正确;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有固体析出,发生了盐析,不是蛋白质的变性,B项错误;镁、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原电池,虽然镁比铝活泼,但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铝作负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电极逐渐溶解,C项错误;稀硝酸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没有血红色出现,D项错误。

    14.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在0~t2时间内的v ­t图像,t2=2t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在t=0和t=t2时刻处于同一位置

    B.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0~t1时间内质点做曲线运动,t1~t2时间内做直线运动

    D.0~t1时间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t1~t2时间内运动的方向相反

    解析:选B v ­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0~t2时间内速度一直为正,位移为正,A、D错误;0~t1时间内的位移小于t1~t2时间内的位移,B正确;v ­t图像表示质点做直线运动,C错误。
    15.如图所示,楔形凹槽的截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AB=30°,ABC=90°,ACB=60°,在凹槽中放有一个光滑的金属球,当金属球静止时,其对凹槽的AB边的压力为F1,对BC边的压力为F2,则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选C 金属球受到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压AB面和压BC面,作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对AB面的压力等于分力F1,对BC面的压力等于分力F2;故=tan 30°=。

    16.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的A、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B,运动距离h时B与A分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和A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B.B和A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D.在B与A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运动

    解析:选C 在施加外力F前,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可得:2mg=kx1,A、B两物体分离时,B物体受力平衡,两者加速度恰好为零,选项A、B错误;对物体A:mg=kx2,由于x1-x2=h,所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选项C正确;在B与A分离之前,由于弹簧弹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17.我国在2015年年底已发射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如图所示,A是静止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B、C是同在赤道平面内的两颗人造卫星,B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是高分四号卫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B的线速度大于卫星C的线速度

    B.物体A随地球自转的周期大于卫星C的周期

    C.物体A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大于卫星C的加速度

    D.物体A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于卫星B的角速度

    解析:选A 对于B、C卫星,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得:G=m,得:v=。B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是地球同步卫星,则C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所以vB>vC,故A正确;放在赤道上的物体A和地球同步卫星C具有相同的周期,都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故B错误;A、C的角速度相等,由a=rω2知,物体A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小于卫星C的加速度,故C错误;对于B、C,根据ω==,则ωB>ωC,又ωA=ωC,则得ωB>ωA,故D错误。

    18.如图甲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长为10 m,一小滑块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滑块的动能Ek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斜面底端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小滑块的重力势能Ep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产生的热量

    C.小滑块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

    D.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选BD 联合图乙图丙可得产生的热量为75 J,B对。沿斜面滑行x时,滑块重力势能为Ep=100-mgsin θ×x;结合图丙可得mgsin θ=10 N;根据动能定理有Ek=(mgsin θ-μmgcos θ)x;结合图乙可得mgsin θ-μmgcos θ=2.5 N;可得滑动摩擦力μmgcos θ=7.5 N,选项D对。下滑加速度a==,不知道滑块质量,无法计算加速度。同时也无法计算斜面倾角和动摩擦因数,选项A、C错。

    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匝数为1 100,次级线圈的匝数为55,初级线

    圈两端a、b接正弦交流电源,在原线圈前串接一个电阻R0=121 Ω的保险丝,电压表V的示数为220 V,如果负载电阻R=5.5 Ω,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

    A.电流表A的示数为1 A

    B.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5.5 V

    C.保险丝实际消耗的功率为1.21 W

    D.负载电阻实际消耗的功率为22 W

    解析:选CD 由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则:U2=U1=11 V,则I2== A=2 A,则A、B错误;负载功率为U2I2=22 W,则D正确;由I1U1=I2U2可得:I1=0.1 A,有:P=IR0=1.21 W,则C、D正确。

    20.如图所示是利用高压电场干燥中药的基本原理图,在大导体板MN上铺一薄层中药材,针状电极O和平板电极MN接高压直流电源,其间产生非匀强电场E;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可以看成棒状带电体,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等量负电荷;水分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加速从中药材中分离出去,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飞离电场区域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已知虚线ABCD是某一水分子从A处由静止开始的运动轨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B处时,带正电荷一端受到的电场力与带负电荷一端受到电场力大小不相等

    B.水分子沿轨迹ABCD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始终做正功

    C.水分子沿轨迹ABCD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D.如果把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反接,水分子从A处开始将向下运动

    解析:选AC 水分子在B处时,水分子带正电荷一端所在处电场强度小,水分子受到的电场力小,带负电荷一端所在处电场强度大,水分子受到的电场力大,A正确;水分子向针状电极O靠近时电场力做正功,远离针状电极O时电场力做负功,C正确,B错误;如果把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反接,水分子从A处仍会向上运动,只不过带正电荷一端在上方,即水分子带正电荷一端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带负电荷一端受到的电场力,D错误。

    21.如图所示,abcd为一矩形金属线框,其中ab=cd=L,ab边接有定值电阻R,cd边的质量为m,其他部分的电阻和质量均不计,整个装置用两根相同的绝缘轻弹簧悬挂起来。线框下方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初始时刻,两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给线框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当cd边第一次运动至最下端的过程中,R产生的电热为Q,此过程cd边始终未离开磁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p=kx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框中产生的最大感应电流大于

    B.初始时刻,cd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C.cd边第一次到达最下端的时刻,两根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总量等于cd边减少的机械能与R中产生的电热之差

    D.在cd边反复运动过程中,R中产生的电热最多为mv

    解析:选BC 如果cd边由v0开始做减速运动,则最大感应电流等于,故A错误;初始时刻,F=BIL=,故B正确;cd边第一次到达最下端的时刻,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cd边减少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两根弹簧的弹性势能和R中产生的电热,故C正确;最后cd边会静止在初始位置的下方,设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由mg=2kx得:x=,所以两根弹簧的弹性势能Ep=2·kx2=,减少的重力势能为:mgx=,则减小的重力势能大于弹性势能,根据mgx+mv=Ep+Q,可知R中产生的电热应大于mv,故D错误。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