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高考生物模拟题(4):人体的稳态与调节

  •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pH的大小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选B。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项错误;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B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等于血糖补充速率,此时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但较长时间后可能出现因糖储备量过低而使血糖补充速率降低,进而影响血糖浓度稳定的现象,C项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D项错误。

    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胰岛B细胞受损 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    B.

    C. D.

    4.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释放到细胞外

    B.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

    C.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解析】选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大分子蛋白质,其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A正确;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正确;已知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故此过程为协助扩散,C错误;由题知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D正确。

    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增加产热;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皮肤排水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6.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7.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8.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B.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C.浆细胞通过胞吐分泌抗体

    D.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解析】选C。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不是淋巴细胞,A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不都是记忆细胞,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C正确;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不分泌淋巴因子,D错误。

    9.下列关于机体对埃博拉病毒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埃博拉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便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体液免疫在埃博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中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C.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人体内都能产生抗体抵抗病毒

    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

    【解析】选C。A项所述符合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反应更快、更强,A项正确;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抵制作用,B项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但效应T细胞不产生抗体,C项错误;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D项正确。

    10.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大量饮水后,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状态下,机体体温调节通过图中和来实现

    C.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来维持血糖平衡

    D.下丘脑部位存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等的中枢,同时又能释放有关激素,由此说明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11.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免疫导致的。

    【解析】(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参与体温调节的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素,分别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通过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导致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兴奋,作用于下丘脑有关细胞,使其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并且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人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3)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12.如图1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反应的部分过程;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用曲线A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分化形成的。

    (2)图1中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________(填序号),在图1所示免疫应答过程中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

    (3)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时,除了产生细胞,还能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当机体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将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基本不变”)。

    (4)图2中,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X和Y,则表示对抗原X、Y免疫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其中对抗原X的免疫特点有_______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免疫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答案】(1)造血干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 (3)记忆B细胞 变短 (4)B、C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D13.如图1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代表不同的体液。图2中表示结构,c~f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器官;图3是一种血糖调控模式,已知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图1中为脑细胞,则a处的O2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b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2)人体体温恒定是机体代谢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刺激后,图2中下丘脑的________兴奋,引起分泌物质c增多,则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最终引起e分泌增加,在此过程中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e的含量偏高时,会抑制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

    (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排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图2中所分泌的____________(物质f)增多,其作用于乙的______________,导致尿量减少。

    (4)图3中A表示葡萄糖,当人体饥饿时,通过途径作用于胰腺的________细胞,该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通过途径促进____________,使血糖水平升高。型糖尿病患者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

    能正常进行。

    【答案】(1)高于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体温调节中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c和d (3)神经调节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胰岛A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不能

    .如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__________,促使下丘脑分泌________增加,尿量减少。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上图2的乙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甲图所示的生理活动_____________,图中所示激素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肝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_______(填“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1)A、B、C 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皮肤血管收缩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加强 内质网、高尔基体 糖蛋白

    (4)成功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 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请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模式图(如图所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下丘脑神经细胞接受刺激X兴奋后,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最终引起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与胰岛B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2)由图可知,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

    (3)如果给动物注射大剂量胰岛素,动物会因低血糖而休克。通过注射胰高血糖素能促使血糖升高,使休克的动物清醒。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品,完成实验方案,证明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

    实验材料及用品:小白鼠、注射器、鼠笼、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

    实验方案: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按照下表进行处理、观察并填写相关内容。

    分组 实验处理方法 预期结果 下一步实验处理方法 预期结果 A组(对照组) ______ 清醒 — 清醒 B组 注射大剂量的胰岛素溶液 休克 等量的生理盐水

    ________

    ④________ 未清醒 C组 清醒 D组 清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血糖升高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

    (2)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 糖原、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三种物质答全方可)

    (3)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注射一定量胰高血糖素溶液(注射一定量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一定量葡萄糖注射液(注射一定量胰高血糖素溶液)

    .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图1为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图2表示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网络,其中淋巴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据图回答:

    (1)由图1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分泌抗体的________细胞的生成受抑制,从而抑制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________升高。

    (2)图2中的信号分子有激素、________等。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控制,此调节机制为________。

    (3)图2中某人长期精神忧郁,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位于________。

    (4)病毒感染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最终抑制了________,使抗体生成量减少。

    (5)为验证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为反馈调节,应注射__________,然后测定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

    【答案】(1)浆 血糖 (2)淋巴因子、神经递质 分级调节

    (3)精神忧郁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下丘脑 (4)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5)糖皮质激素 CRH、ACTH

    .如图1所示,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图2所示为健康人体在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某类细胞”是指________,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下降,减少了________的分泌量,使血糖浓度升高。

    (2)图1中所示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抗体Y3与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图2中c~d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胰高血糖素浓度随之升高,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病。其中,________(填序号)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答案】(1)浆细胞 胰岛素 (2)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3)血糖大量参与氧化分解供能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 (4)自身免疫

    18.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下边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________,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等体积生理盐水 稍低

    (3)如图所示:

    (4)抗原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