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章节练习题:第六章

  •   一、填空题

      1、(人际知觉)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2、人际的非言语沟通包括三种:脸部表情、(目光接触)和(身体语言)。

      3、人们对于辨认表示(危险)的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4、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 )开始的,他提出了(通俗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归因。

      5、相应推论理论主要是由心理学家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的归因是通过(非共同效果)和社会赞许这两个因素来完成的。

      7、(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因果归因模型。

      8、韦纳提出了(成功和失败 )的归因模型。

      9、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包括两个步骤的过程,一是决定(控制源),二是决定(稳定性)。

      10、控制源理论是由(罗特)提出来的,他把人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

      11、控制源理论认为,(内控者—外控者)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

      12、对人的归因偏见主要有三种:行为中心偏见、(显著性偏见)和(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13、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行为中心)偏见。

      14、从归因理论来看,在冲突中,对冲突行为的(归因)可能要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二、选择题

      1、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 A )。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 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 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

      2、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 C )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A、快乐 B、悲哀 C、危险 D、安全

      3、当我们持续地注视着某人,无论他干什么都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时,这个人通常会感到(D )

      A、高兴 B、沉默 C、平静 D、紧张

      4、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手或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我们这是通过他的()来辨别其内在心理状态。( C )

      A、脸部表情 B、目光接触 C、身体语言 D、语调

      5、一般来说,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这在相应推论理论中称为( B )。

      A、非共同效果 B、社会赞许性 C、一致性反应 D、稳定性

      6、按照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不稳定的内在归因是( B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7、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 C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8、按照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下列哪两项归因对心理健康是比较有利的?( D )

      A、能力和努力 B、能力和任务难度 C、运气和任务难度 D、努力和运气

      9、抱着宿命论观点的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B)

      A、内控者 B、外控者 C、稳定者 D、不稳定者

      10、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两人中的一个特定的人时,那个人往往比较容易被知觉为在指导谈话方面更为中心和更为主动,这是归因偏见中的哪一种偏见在起作用?( C )

      A、行为中心偏见 B、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C、显著性偏见

      D、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三、判断题

      1、脸部表情以及鉴别脸部表情的能力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是不同的。(×)

      2、当一个人持续地注视我们,并保持这样的目光接触,而不论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会体验到极不舒服,并会感到心情紧张。(√)

      3、身体语言常常暴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许多信息。(√)

      4、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5、海德的通俗心理学认为每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如果某人在课堂上大家沉默的时候沉默,在集体活动大家很热闹的时候还是沉默,这时我们可以把他的行为归因于他的个性,说他“沉默寡言”。(√)

      7、不同的归因方式可以影响归因者以后的行为。(√)

      8、人们往往只关注到行为,而忽视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

      9、当人们失败的时候,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为个人的能力对心理健康比较好。(×)

      10、在冲突归因中,归因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四、名词解释

      1.人际知觉就是个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2.身体语言:我们的心境和情绪常常反映在身体的姿势、位置和动作中。来自于它们的非语言线索,称为身体语言,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人的多种有用信息。

      3. 通俗心理学: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学,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通俗心理学。

      4.所谓归因是指,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5.为行为中心偏见: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这种现象称为行为中心偏见。海德把这种现象称作“行为”吞没“场”,也有人把这种偏见称作“基本的归因错误”。

      6.显著性偏见: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或任务。一个刺激越容易被子某个人获得,这个刺激越有可能被他用来影响答案,即被他加工而影响反应。同样,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这种现象称为显著性偏见。
    五、简答题

      1、简述人际的非言语沟通的方式

      人类的非语言沟通很多,也很复杂。人际非语言沟通包括:

      (1)脸部表情。人的脸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反映出一个人具有的情感,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传达着一个人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2)目光接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对于传递人际交往的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人的心理特征的表达与接受往往是与眼睛分不开的。

      (3)身体语言。 我们的心境和情绪常常反映在身体的姿势、位置和动作中。来自于它们的非言语线索,称为身体语言,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人的多种有用信息。

      2、简述海德的通俗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海德的通俗心理学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种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另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就要预测人们将怎样行动。就一般人而言,都或多或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有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通俗心理学。

      那么,我们怎样作出因果关系的归因呢?海德认为我们利用一条“不变原则“。如果把原因归因于内在状态,如行动者的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和态度能力等,这种称为内在归因;如果把原因归因于外在状态,如运气、任务难度等,这种称为外在归因。

      3、简述相应推论理论的主要观点

      相应推论理论由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一般来说,我们根据行为等特殊信息来推论出相应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性。相应推论指的是,推论出的行动者的内在心理倾向性同这个人的外在行为相符合相一致的程度。两者相一致、相适应的程度越大,我们作出归因的信心就越大。决定相应推论程度的因素有:非共同效果和社会赞许性。

      4、简述韦纳的成功与失败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提出归因可以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决定控制源,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二是决定稳定性,包括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如把这个理论应用于考试成败的归因,我们判断那位同学考得好的原因:因为他确实好,能力好(稳定的内在归因);因为考试容易(稳定的外在归因);因为他做了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归因);因为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归因)。因此,归因的类型有四种类型,即能力、任务难度、努力和运气。

      5、简述控制源理论的主要观点

      控制源理论是罗特对心理控制源进行研究并发展起来的归因理论。心理控制源被认为是有关个人性格或行为与事件结局之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

      罗特认为,对于行为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强化来源,人们所抱的期望是不同的。某些人把他们自己看成是有能力控制强化的事件是否产生,这些人被称为“内控者”;还有一些人认为强化的事件不是由自己控制的,而是由运气、机遇,以及其他人等等这些外在因素所控制,这些人被称为“外控者”。内控性—外控性,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

      六、论述题

      1、论述对人的归因偏见有哪些?

      归因理论认为人是理性地、毫无偏见地权衡各个因素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不一定总是理性的,常常会歪曲信息,从而产生偏见。

      (1)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 海德曾经指出,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他把这种现象称作“行为”吞没“场”,也有人把这种偏见称作“基本的归因错误”。如我们看到一位学生迟到了,在冲进教室的时候还弄翻了桌子,我们首先的反应往往是认为这个学生粗枝大叶、莽撞。然而,他可能是由于家里亲人生病送去医院而迟到,可能地很滑才撞到桌子。但是人们常常不注意这些因素,而习惯于用行动者的内在心理特征来解释行为的原因而忽视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

      (2)显著性偏见。 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或任务。一个刺激越容易被某个人获得,这个刺激越有可能被他用来影响答案,即被他加工而影响反应。同样,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例如,如果观察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两人谈话中的一个特定的人的话,那么那个人容易被知觉为在指导谈话方面更为中心和更为主动。

      (3)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反应的信息,即对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产生的原因:一是基础概率信息的抽象性。人们喜欢相当具体、生动的、比较独特的事情,而往往忽视非常抽象的、空洞的、统计类型的信息;二是人们认为直接信息要比抽象信息更可信,因此过分使用了独特的、具体的和生动的经验,赋予它普遍的意义,而对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

      2、结合实际,试述归因理论怎样应用于实际

      (1)心理健康。 我们在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中了解到,人们具有的许多问题明显地取决于他们对消极事件的解释,而不在于消极事件本身。因此,如何解释消极事件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如果个体的问题处于归因的情况下,归因训练对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归因训练的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改变对失败因果的归因,把稳定的、内在的原因改变到外在的、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等。归因训练的另一个方法是引导个体把原因归于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内在的因素,如努力。

      (2)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评定员工过去成绩的过程。在归因对绩效评价的作用在于:一是它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评定;二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提供的反馈;三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下属不良成绩效原因的结论;四是影响了管理人员对纠正这些不良绩效所采取的措施。在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中,也存在着不少归因偏见,如管理人员对由于缺乏努力的下属和缺乏能力的下属,前者提高工资的程度较小;管理人员对于他们所喜欢的下属和不喜欢的下属,对前者会作出更偏爱的归因。因此,归因在员工绩效评价上起着关键作用,归因的研究对于如何改进绩效评价,消除评价中的偏见,增进人际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3)冲突。 在组织中,对稀有资源的竞争,为权利或影响进行斗争,长期的不满,对岗位的刻板偏见等都可能引起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冲突。许多研究证明了在影响冲突的多种因素中,归因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冲突“身不由已”的原因有研究中发现,归因要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为重要。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