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上海高考生物综合提升练习试题(二)

  •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用人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可以(  )

    A.比较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

    B.诊断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

    D.研究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21三体综合征是核中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因而也没有染色体;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因此可以用于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的生物膜。]

    2.如图为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图示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图示可表示T细胞识别并结合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D.信号分子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A [根据图示可知,此图表示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起识别作用的物质是糖蛋白,A正确;图示为细胞间信号传递,没有体现控制物质进出,B错误;T细胞识别并结合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是通过相互接触传递的,C错误;信号分子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3.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  )

    A.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C.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在DNA和RNA之间的流动

    D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错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B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HIV是逆转录病毒,其侵染T细胞后,首先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其次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因此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在DNA和RNA之间可以双向流动,D正确。]

    4.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B [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的结果,而机体能量的来源是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故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与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它们的分泌会增加,C正确。像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故D正确。]

    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和a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

    C.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

    A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替换的是不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对,或替换前后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A不正确;A和a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茎秆粗壮的多倍体植株,D正确。
    6.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

    B.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C.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D.不同浓度的激素对正常南瓜都有促进作用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南瓜的种类、激素的种类和浓度,A错误;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都表现为促进生长,为协同关系,B错误;据图可知赤霉素和生长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都不明显,C正确;据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正常南瓜的生长,D错误。]

    二、必做非选择题(39分)

    29.(9分)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图一表示嗅觉感受器的嗅觉受体细胞,图二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嗅纤毛是嗅觉受体细胞的______(填“树突”或“轴突”)末端形成突起,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

    (2)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再通过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__________功能。气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的功能。

    (3)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引起大量的Na+__________,使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___________,形成嗅觉。

    (4)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获取的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信息。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及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酶的作用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知识,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嗅觉受体细胞是神经细胞。在神经细胞中,接受刺激的是树突,兴奋从树突→胞体→轴突。

    (2)气体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膜蛋白X,蛋白X能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酶。气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3)神经细胞在兴奋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引起大量的Na+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获取的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答案】 (1)树突 (2)受体 催化 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3)Na+通道 内流 外负内正 嗅觉中枢(或“大脑皮层”) (4)化学

    30.(10分)将植物甲和乙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测得植物甲、乙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以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结合而固定为C3,进而形成糖类等。

    (2)植物乙在单作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______ klx,比间作时______(填“高”、“低”或“相同”);植物乙在更大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间作提高了植物______(填“甲”、“乙”或“甲和乙”)的光合速率。

    (3)植物甲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间作;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植物甲和乙的呼吸强度将分别______、______。

    【解析】 (1)CO2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后,与C5(五碳化合物)结合固定为C3。(2)图中看出,植物乙在单作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15 klx,间作时为10 klx,故单作比间作高;更大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饱和,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从图中可知,甲间作时光合速率高于单作,乙相反,因此间作提高了植物甲的光合速率。(3)甲光饱和点单作低于间作,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小于间作;单作时甲和乙的呼吸强度分别为4 μmol•m-2•s-1、8 μmol•m-2•s-1,间作时甲和乙的呼吸强度分别为12 μmol•m-2•s-1、4 μmol•m-2•s-1,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植物甲和乙的呼吸强度将分别增强、减弱。

    【答案】 (1)自由扩散 C5(五碳化合物)

    (2)15 高 CO2浓度 甲

    (3)小于 增强 减弱

    31.(9分)稻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此外,稻田中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卷叶螟和褐飞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卷叶螟幼虫生活在水稻叶片上,而田螺生活在水中,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调查水稻田中田螺(活动能力弱)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_______法,对卷叶螟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调查。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这样增加了该生态系统________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此外,利用生物防治的办法可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如用性引诱剂诱捕,可破坏其种群的________。

    (4)每年输入水稻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水稻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中信息可知,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害虫,以水稻为食,两者为竞争关系;卷叶螟幼虫生活在水稻叶片上,而田螺生活在水中,体现了动物由于栖息空间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田螺的活动能力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应用样方法,趋光性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用黑光灯诱捕法。(3)引入鸭之后,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变得复杂,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利用性引诱剂能专门捕杀一种性别的昆虫,从而破坏其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出生率。(4)水稻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水稻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一部分存储在水稻中未被利用,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 (每空1分)

    (1)竞争 垂直

    (2)样方 黑光灯诱捕

    (3)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抵抗力 性别比例

    (4)在水稻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被分解者利用

    32.(11分)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甲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亲本中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根据F2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

    (3)图乙中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子代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知道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所致,请设计一个最简单方案予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甲基因可抑制相关生理过程,因此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2)由图甲可看出,开黄花植株为A_bb,则亲本黄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图乙F2中表现型比例约为13∶3,为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可推出子一代和亲本基因型。(3)由图甲可知,只要含有B基因或aa,植株就表现为白花,因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__BB或aa__,即AABB、AaBB、aaBB、aaBb、aabb,占7份,则在F2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7/13。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是AaBb、AABb。(4)染色体观察在显微镜下可见,而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可见,因此最简单的方法是取该黄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答案】 (1)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1分)

    (2)AAbb 基因的自由组合

    (3)7/13 AaBb、AABb

    (4)取该黄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三、选做题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苯胺是一种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下表是筛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FeCl3 X 维生素 琼脂1.4 g 2.1 g 0.2 g 0.1 g 1 g 微量 15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1)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成分X为目的菌提供能源说明X是含碳有机物因此X能提供碳源分析表中信息可知此培养基的配方中缺少氮源也能提供氮源;从作用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根据培养的效果图可以断定A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平板划线法。【答案】 (15分除标注外每空3分)(1)碳源 氮源 选择培养基(2)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P53基因是正常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可导致肝脏细胞癌变。科学家研究发现P53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切下新鲜的肝癌组织,在37 ℃下用________消化30~40分钟,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在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是模拟了人体________的成分配制的,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获取P53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将P53基因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并与脂质体混合,将混合物滴加至肝癌细胞上,轻轻混匀。最后筛选出含有P53基因的肝癌细胞。脂质体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P53基因有抑癌作用,需将两种细胞接入多孔板中,并从次日开始检测每孔的细胞总数,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请分析两条曲线分别是哪种细胞,曲线1是________细胞,曲线2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培养和基因工程,考查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1)动物细胞培养时,切取的动物组织要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在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基的成分与内环境的成分相似,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是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杂菌污染。(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包括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和化学方法合成。(3)脂质体能与细胞膜融合而将目的基因导入肝癌细胞中。(4)导入P53基因的肝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而癌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可以无限增殖。

    【答案】 (1)胰蛋白酶 内环境 防止杂菌污染

    (2)化学方法合成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3)将P53(目的)基因导入肝癌细胞

    (4)肝癌 转入P53基因的肝癌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